TopScore 考研中心│SAT 的 Curve 到底是什麼?〔1〕

 
topscore SAT curve 迷思
 
Curve 到底是什麼?用這個當作低分或不考的藉口 Ok 嗎?

當然不 OK !別再被誤導啦~

對於這個問題,TopScore SAT 考研中心決定撰文詳細剖析,帶您瞭解、破除網路上對 SAT 的 curve 迷思。(文章篇幅較長,會分三次出刊喔!)

一、什麼是 SAT 的 Curve?

其實學生們口中的 SAT curve,是指每次 SAT 當次的原始分數配分表(Raw Score Conversion Table),每次的配分均有頗大的落差,例如:在 SAT 錯 1 題扣 10 分的配分原則下,去年 SAT 2019 年 10 月亞太版 Reading Section,錯 6 題配分 370 分,而 2019 年 5 月亞太版 Reading Section,同樣錯 6 題,但配分出來卻只有 330 分;兩次考試錯的原始題數相同,但配分後卻可以差到 40 分。

乍看之下的確不是很公平,而 這種配分普遍在網路叫做 curve 是因為考生對於 SAT 配分法的誤解,以為是跟美國學校老師常在考試後依照大家表現而做出的比序給分相同(大家都考得好,分數得 A 的標準就提高,大家考得差,分數得A的標準就降低),該作法是依據統計學標準差常態分佈的鐘型曲線 / curve 算出的,所以美國學生就會通稱這種依照整組考生表現的彈性給分法為 curve。

但是,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而這個誤解已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焦慮,大致有四種:

  1. 亞洲學生普遍認為被 College Board 歧視、針對性壓低分數,往後考不出高分。

  2. 有能力前往美國的亞洲學生為了要考傳聞 curve 比較寬鬆的北美版,拼命要報名美國的考試,導致不能去的學生擔心那些組團去考北美版的考生會考得比較好。

  3. 認為某月份的考試可能有許多大神級的高手會把分數 curve 拉高了,所以要避開這些月份。

  4. 想報考某月份,因為傳聞該月份的題目比較容易,但又憂心大家都考得好而把 curve 拉高了。

這四個問題我們會在後面「如何看待關於 curve 的迷思」章節中詳細解答。


首先,大家先要釐清一個觀念,就是: College Board 的 SAT 原始分數配分表依據的原則其實不稱為 curve,而是稱為equating(等化配分)。

這個項目其實在 SAT 自己官網的部落格上就有提到,因顧慮到考古題外洩而無法測量考生真正實力, SAT 每一次的題組都是新的,不會重複(除了 2018 年 8 月的北美版使用了 2017 年 10 月的亞太版,據說因爲是 College Board 第一次執行 8 月的場次,試題無法即時開發妥當,也有一說是原本開發好的考題外洩),而為了防止時區作弊,College Board 還多設計了亞太版及北美版。

雖然每一次考試版本都是依照相同的出題範圍所建構的,但每版本考試的難易度一定還是會有差別,而等化配分的過程就是要讓每次不同版本、不同時間、不同難易度的 SAT 分數能夠表達出相同的能力指標,藉由這個等化配分過程,College Board 才能建構出每一次的原始分數配分表。

也就是說,假如當次版本題目較其他版本容易時,配分就會趨於嚴格,也就是當次要比他次答對較多題才能得到相同的分數,反之,如當次版本題目較其他版本困難時,配分就會趨於寬鬆。

下個章節我們將詳細解釋 SAT 的等化配分過程是如何設計的。


 
contact u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