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Score 考研中心│SAT 的 Curve 到底是什麼?〔3〕
迷思 1:亞洲學生自己被 College Board 針對,所以SAT亞太版的 curve 一直都會很嚴格,在被針對性壓低分數的情況下,分數一定考不高。
迷思 2:北美版的 curve 相對寬鬆,去美國考 SAT 分數會比較高。
這兩個迷思基本上可以一起回答,基本上都是認為「SAT 配分有區域上的差別待遇」,覺得亞太要考到高分比在北美困難。
大部分的網路消息都非常衝動,一看到配分嚴格,直覺上就會認為自己被針對亞洲人的嚴格 curve 迫害了(College Board 官方說法還是始終如一:SAT配分沒有考後再做比序 curve,每個有高分實力的考生在任何區域都能夠考出高分)。
SAT 在當初本來就如同各國大學入學考試一般,是以分數在同儕位置中做出區分的常模參照考試(norm-referenced test),相反的,一般語言認證考試如:托福、雅思、多益,就是標準參照考試(criterion-referenced test),只測量分數個別是否達標。
我們找出了最初 College Board(全名為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在 1961 年的圖:
除了抓作弊外,College Board 還是需要適時地用 PR 等化配分校正來調整超高分的數量,以維持公信力。原因是雖然每個版本題組均經過專業嚴謹的開發與測試程序,但因北美的學生和亞洲的學生的做題能力傾向的顯著不同(亞洲考生數學普遍高分、北美考生擅長語法及歷史與文學閱讀),而這個控制超高分的措施(網路上俗稱壓分)在北美及亞太考區兩邊都會使用,並無特別針對亞太考生。
以下是我們整理了五次北美(NA)與亞太(A)考區較有代表性的考次。
10 月亞太的 curve 可以讓同亞太考生比同樣錯 6 題的 10 月北美考生多出 30 分。只能說,College Board 的 curve 並沒有所謂的區域針對性。而 curve 有如此差距的原因不外是10月亞太的題組難度偏困難,所以 curve 被調整寬鬆來等化配分。反之,5 月亞太的題組難度偏容易,所以 curve 被調整嚴格。
所以,不要再輕信「亞太的SAT curve比較難拿分」、「這次亞太的閱讀被壓分了」、「北美的閱讀比亞太容易」、「亞太的數學出的比較難」等謠言。更沒有必要因為想要考高分就非要組團去美國考北美版,因為最後成績出來其實並無顯著差異。能在亞洲考出高分的考生也非常多!
總之, SAT 是個能力指標非常精準的考試,實力有多少,成績就有多少。希望同學們不要圖僥倖,專心累積實力上才是考高分的王道。與其花時間擔心傳聞,把時間配置在研讀閱讀題組還是 CP 值最高的。
迷思 3:某月份的考試可能有許多大神級的高手會把分數 curve 拉高了,要避開這些月份。
迷思 4:想報考某月份,因為傳聞該月份的題目比較容易,但又憂心大家都考得好而把 curve 拉高了。
事實上,SAT 並沒有在特定月份上容易或困難,curve 大原則還是一樣的,容易的題組,curve 就嚴格,困難的題組,curve 就寬鬆。
我們統計分析了從2016年3月開始到現在的亞太與北美每個月份的 curve,並無發現在月份上有特別的難易趨勢慣性。2019年5月亞太如此「凶狠」的配分(語法錯1個扣40分,數學錯1個扣30分)也不是因為5月慣例上困難(2018年5月 curve 正常),而是因為 College Board 在版本等化配分時就確認了這套題組的語法與數學題組難度偏低,配分當然就趨嚴格,但閱讀題組的配分還是正常的。
在分析過所有從2016年3月到2019年12月的北美及亞太 curve 後, 對於想要考到 1500+ 的同學,我們會建議先操練語法與數學部分實際作題的精準度。 在分析5月亞太 curve 時,會發現中段分數區基本上還算正常,但是高分區扣分比增加(如語法錯1題扣40,但是之後基本上都是錯1題扣10分),而增加了拿高分的難度,亦即,錯題數較少階段(1-5題)的扣分,會比錯題數較多階段(6-10題)的扣分更多。
舉例來說,2019年3月亞太題組的配分中,錯5題扣70分,而錯10題卻只扣了100分。在2018年12月的亞太題組,錯5題扣100分,錯10題扣 160分。因此我們可以得知,語法及數學在高分段的扣分會比相對低分段的扣分更重。
所以,對於數學部分及語法部分,想要挑戰 1500+ 高分的同學就要儘量減少失誤,儘量在涵蓋完這兩部分的知識範圍後,增加專注度、仔細程度及做題效率。(1500+ 基本上數學部分要全對,語法部分儘量不要錯超過2-3題)。